湖北因水而兴,得水独优,境内江汉交汇,湖库密布。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将湖北江河湖库数量优 势转变为“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优势,“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不断重现于荆楚大地。

2022年,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2﹞456号)要求, 各市依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参考指标(试行)》,筛选上报美丽河湖案例15个。经组织专家评审,拟将清江等9个水体进行案例展示。 每个水体的展示材料包括对比图片、视频短片和文字说明。如对展示河湖有异议,请以来信、来电反映至省生态环境厅。

联系电话:027-87163365

通联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346号 省生态环境厅流域处 430072

省生态环境厅

美丽河湖——漳河水库

漳河水库治理

  • 摘要

    突出问题: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荆门、襄阳、宜昌三市交界处,流域总面积22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5.2平方公里,库容 21.13 亿立方米,是荆门市近百万居民的饮用水源地,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上世纪70年代漳河水库建库后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扶持库区移民发展生产,至本世纪初库区形成煤炭开采、水产养殖和柑橘种植为主的经济体系,漳河水库水质一度下降为地表水Ⅱ类甚至Ⅲ类,中营养化程度加剧,流域水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主要做法:荆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理念,全面整治漳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科学解决了漳河水库保护与发展问题。一是建章立制,四个“强化”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漳河水库“三圈”保护规划》,划定漳河水库水体蓝线保护圈、湿地保护圈、生态旅游圈“三圈”范围线;划定漳河水库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制度。2021年9月,荆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漳河保护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全面构建漳河水库生态保护版图。强化监管体系,设立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专职机构,构建“荆襄宜”三地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形成流域纵向协同、部门横向联动机制;通过“人防+技防+协防”三大举措,不断织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防护网。强化“保护受益”,出台《漳河库区生态保护补偿方案(试行)》,每年筹措450万元对库区32个村实施生态补偿。强化河湖长制,成立漳河水库水污染防治指挥部,定期巡库调度,选聘60名民间河湖长,开展 “清四乱”、“水质提升”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漳河水库支流综合治理。二是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拆除漳河水库444 口养殖网箱、4 处拦网养殖基地和 75 处筑坝拦汊,完成22处历史遗留堰塘整治,实现水系联通。关停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 14 家农庄,全域关停12家煤矿、7家工业企业和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漳河库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漳河库区农村建设18处集中式、2082处单户式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超过60%。投资3亿多元完成爱飞客湿地、渠首闸滨河路、漳河机场核心区、宏图湿地科普公园、钱河入库口等生态修复工程。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12家煤矿废弃土地复垦和综合治理。三是综合施策,全面实施绿色生态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有机种植,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立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3万多亩;推进柑橘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2.5万亩;建设有机茶园、葡萄园、果冻橙5000亩。加强漳河水库禁渔期管理,2022年增殖放流930万尾;在适养区着力打造漳河清水小龙虾品牌,创建4个清水小龙虾生态养殖基地,面积1.6万亩。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目标,打造“水陆空”立体式乡村休闲旅游,构建漳河环库“九朵金花”农旅特色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270万元。

    治理成效:2016年以来,漳河水库国控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漳河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Ⅰ类标准,呈贫营养化状态。漳河水库持续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先后入选湖北省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是桃花水母、中华秋沙鸭、蓝喉蜂虎等珍稀保护生物的栖息家园,为“中国鸳鸯之乡”、“湖北省幸福河湖”。

    经验启示:荆门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强化制度安排,着力完善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聚焦流域安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突破口,全域推进绿色生态发展,精雕细琢,成功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靓丽画卷,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久久为功共抓大保护 精雕细琢绘就绿水青山

    漳河岸边是我家,青青的山岗开鲜花,弯弯的河水映彩霞,山水相依水墨画。

    漳河的美在于水。它清,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俯瞰水中,水中游鱼、岸边垂柳、天上飞鸟、水底云天,皆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它柔,柔波微皱,柔弱无骨,置身水中,消夏避暑,烦恼全无,抚水作歌,柔情万种,别有一番风韵。它纯,水质纯净,口感纯正,掏水细品,润喉无声,其味无穷,回肠荡气,胸臆顿开,个中滋味常留心头。

    漳河的美在于山。水库两岸青山逶迤,重峦叠峰。远眺群峰,有如丹青巨匠抹在天边的一道水墨画,浓抹淡写,意境深远。步入画中,身临其境,采杜鹃,追野兔,听牧笛横吹,看牛羊相戏,也许你也会揽千古幽情,发万般感慨。

    漳河的美更在于山水和谐的统一。两岸青山,一河绿水,山俊秀,水柔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库中近百孤岛、半岛,有叫得出名字的,也有叫不出名字的,或依山带水,或驮水而出。或苍松挺拔,或果香四溢。泛舟而上,你一定会惊叹于漳河水库的浩瀚壮观,水天一色,茫茫无涯,船在湖心走,鱼在龙宫游,也许还会惊起一群野鸭或者几只白鹭……

    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荆门、襄阳、宜昌三市交界处,流域总面积2212平方公里,水域面105.2平方公里,库容 21.13 亿立方米,是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是荆门市中心城区百万群众的饮用水源,是江汉平原280万亩良田灌溉水源,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2014年,漳河水库批准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是桃花水母、中华秋沙鸭、蓝喉蜂虎等珍稀保护生物的栖息家园,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漳河水库是荆门人民的大水缸,保护漳河就是保护自己,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漳河水库肩负着荆门中心城区及周边农村近100万人口饮用水源和生产用水的重任。保护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安全,关系荆门人民福祉、关乎荆门未来大计。保护好漳河水源,是关系我们荆门人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荆门市持续推进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精雕细琢,成功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靓丽画卷。

    一是提高站位,扎实推动“决定”落地见效。贯彻落实好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荆门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漳河水库生态环保工作摆在全局突出位置,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原则,从规划引领、污染防治、项目审批、司法联动等方面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是建章立制,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推行“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深入实施漳河水库三圈保护规划、漳河湿地保护规划,严格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生态保护”四大管控区域。强化执法监管体系建设,设立漳河流域综合执法专职机构,建立荆、襄、宜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以年度联席会议为平台,形成流域纵向协同、部门横向联动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漳河库区生态保护补偿方案(试行)》,每年筹集资金450万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做实 “河湖长”制,成立漳河水库水污染防治指挥部,定期巡河调度,选聘60名民间河湖长,开展 “清四乱行动”、“水质提升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漳河流域河湖库治理。

    三是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取缔库区14处违规水上船坞平台,加大“三无”船舶的监管查处,严禁“三无”船舶在漳河水库航行作业,控制规模和总量。对库区违规建房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全面禁止漳河水库聚集性游泳和经营性游泳行为。对漳河库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进行清理,杜绝商业性、规模性的乡村开发对漳河水库水生态的破坏。全域整治重点污染源,依法取缔漳河水库444 口养殖网箱、4 处拦网养殖基地,整治 75 处筑坝拦汊,关停二级保护区内的 14 家农庄,全域关停12家煤矿、7家工业企业和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并加大“回头看”及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死灰复燃,对污染水质的行为进行查处。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财政兜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全域治理生活污水,完成全部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在库区村建设18处集中式微动力、2082处单户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居民集中区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进一步提升生活污水收集率,确保乡镇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投资2048万元,建设漳河水库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缓冲带项目;全域开展生态修复,投资3亿元,完成爱飞客湿地、渠首闸滨河路、漳河机场核心区、宏图湿地科普基地、钱河入库口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漳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投资3000万元,完成12家煤矿废弃地土地复垦。

    四是综合施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立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区3个,面积3万多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推进柑橘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防控面积2.5万亩。将漳河水库迎水面2公里划定为水产养殖禁养区和畜禽养殖禁养区,禁止经营性养殖活动,禁止网箱养鱼、拦汊养鱼、投肥投料等导致水质污染的养殖活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率91.2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推动龙头企业建设农膜回收站,有奖回收废弃农膜,农膜回收率达86.7%。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控,锁定漳河库区迎水面现有经济林,杜绝新增,逐步引导近水区经济林种植退出,从严打击砍伐公益林、天然林改经济林和毁林开垦、违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

    五是“三防”并举,不断织密饮用水源“防护网”。荆门市生态环境局通过“人防+技防+协防”三大举措,不断织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防护网,持续提升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效确保了百万市民群众的“大水缸”安全。严管严控,做实“人防”巡查管控机制。建立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执法巡查、镇级重点巡查、村级网格巡查制度,各级巡查协同互补,共同形成了严管严控的三级巡查机制。二是科技护航,发挥“技防”高效精确优势。市生态环境局水源监控数据中心建设国内先进的视频监测系统,设立61个在线视频监控点,对漳河水库重要节点实行全覆盖视频监控;市生态环境局在取水口设置自动水质监测站,对饮用水源实施24小时监测预警。联防联控,构建“协防”区域合作体系。漳河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不仅涉及荆门市众多职能部门,还涉及上游的南漳、当阳、远安等县(市)相关部门。为提升协同管理效率,确保上游来水安全,在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协调下,已连续十二次召开漳河水库荆襄宜联席会议,打造三地高效率联防联控机制。

    六是保护受益,全面实施库区生态补偿。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荆门市漳河库区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年度规模为450万元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补偿对象漳河库区的32个村(社区),首创将生态补偿资金直补到村(社区)新模式。

    七是法治“护水”,深化区域司法协作。襄荆宜”三地检察机关建立环漳河水库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联合开展跨区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荆门市中法院充分利用环境司法审判专门化体系,与武汉海事法院、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共同构建“环保法庭+环境保护巡回审判+环境司法实践基地”漳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

    目前,漳河流域没有一个工业企业排污口,整个水域没有一个养殖网箱,迎水面2公里范围内没有一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荆门市持续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先后入选湖北省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个、省级绿色乡村5个,省级生态镇1个、生态村3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为“中国鸳鸯之乡”、“湖北省幸福河湖”,成功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靓丽画卷,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