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因水而兴,得水独优,境内江汉交汇,湖库密布。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将湖北江河湖库数量优 势转变为“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优势,“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不断重现于荆楚大地。

2022年,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2﹞456号)要求, 各市依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参考指标(试行)》,筛选上报美丽河湖案例15个。经组织专家评审,拟将清江等9个水体进行案例展示。 每个水体的展示材料包括对比图片、视频短片和文字说明。如对展示河湖有异议,请以来信、来电反映至省生态环境厅。

联系电话:027-87163365

通联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346号 省生态环境厅流域处 430072

省生态环境厅

美丽河湖——汉江襄阳段

汉江襄阳段治理

  • 摘要

    突出问题:汉江襄阳段位于汉江中游,流域全长195公里,流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版图面积的88%。本世纪初,襄阳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汉江。同时,受过度捕捞、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影响,汉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影响了物种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组成。

    主要做法:襄阳市严格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全力将襄阳建设成一座“汉江绿城”。一是打造汉江绿心。鱼梁洲面积17.55平方公里,是汉江第一大洲岛,位居襄阳城市“一心四城”中心区域。襄阳市于2018年6月明确鱼梁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襄阳“城市绿心”。投资8.3亿元兴建鱼梁洲环岛景观带,投资9亿元兴建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等重大基础性生态项目,大力实施全洲绿化。2018年以来,累计新增绿地面积700万平方米,全洲蓝绿空间占比达到70%以上。为了保持鱼梁洲原始生态环境,涵养、修复原始植被,在全省重点项目东西轴线鱼梁洲段设计、施工中,投资50亿元采取“沉管下穿”施工方式,是普通造价的3倍以上。未来鱼梁洲将集中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鱼梁洲在优化襄阳城市生态环境、带动汉江水生态环境修复中的独特作用,使鱼梁洲真正成为“城市绿心”和“汉江绿心”。二是建设汉江绿肺。该市在汉江沿线大力建设湿地公园,全市共建设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9个,总面积23102.43公顷。2022年6月,汉江襄阳段沿线6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结成了汉江(湖北襄阳段)湿地公园联盟,共同参与、整体推进汉江襄阳段湿地保护工作,构建了汉江湿地保护新格局,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全力抓好汉江禁捕退捕,持续开展汉江增殖放流活动,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汉江绿城。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为整治汉江火星观水源地保护区内渡船行驶和游泳现象,2017年11月,襄城区开展集中攻坚,彻底拆除游泳设施;市财政出资1457万元,完成1艘趸船、27艘渡船征收补偿工作,并全部拖移到指定位置固定。为确保整改成效,襄阳市坚持日常巡查,严格监管,全面禁止污染水体行为。严格水生态环境执法,2022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计立案289起,下达处罚决定192件,处罚款1032.1912万元。大力建设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该市目前建设有10座城市(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规模80万吨/天,排放标准一级A。实施清废行动,襄州区政府投入4772.2万元,完成堆场清表、建筑垃圾清运约19743m³,磷石膏改性和就近转运14万多立方米。整治完成后经监测,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治理目标,效果显著,成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强力拆除侵占汉江沙洲的最大的单体建筑“汉江鱼府”,并进行了河道疏浚和沙洲生态复绿,修复了汉江王甫洲段的水生态环境。大力实施以“绿满襄阳”再行动为重点的林业增绿提质工程,全市完成造林58.68万亩;编制《襄阳市汉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打造汉江襄阳段195公里生态岸线。

    治理成效:2022年以来,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平,主要支流水质总体趋于好转,全市28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96.4%,优于省定该市92.9%的年度目标任务,其中1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汉江沿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强,鸟类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109种增加到200余种,越冬水鸟数量由年均三千余只增加到上万只;通过2022年湖北省水产种质普查发现,汉江渔业资源数量大幅提升、种类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切实维护了水生态平衡,促进水生态系统稳定良好。

    经验启示:汉江襄阳段流域运用“绿色+”的特色治理模式,结合襄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共治”,让绿色理念不断延伸,呈现出“林城相融、林水相映、林路相依、人景和谐”的城乡森林生态景观美丽画卷。其经验做法可为具备独特自然资源的城市提供借鉴。


  • “美丽河湖”-汉江(襄阳段)案例文案

    汉江,又称汉水,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襄阳段位于汉江中游,流域全长195公里,流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版图面积的88%。本世纪初,襄阳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汉江。同时,受过度捕捞、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影响,汉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影响了物种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组成。襄阳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汉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严格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鱼梁洲、国家湿地公园等“汉江绿心”和“汉江绿肺”;大力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全力将襄阳建设成一座“汉江绿城”,为打造“美丽汉江”奠定坚实基础。

    一、打造汉江绿心

    三千里汉江蜿蜒而下,在古城襄阳与唐白河、小清河交汇,历经数千年冲积形成汉江第一大洲岛——鱼梁洲。鱼梁洲面积17.55平方公里,位居襄阳城市“一心四城”总体布局中心位置,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大自然赐予襄阳无价的生态财富。襄阳市于2018年6月明确鱼梁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襄阳“城市绿心”。投资8.3亿元兴建鱼梁洲环岛景观带,投资9亿元兴建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等重大基础性生态项目,大力实施全洲绿化,2018年以来,累计新增绿地面积700万平方米,全洲蓝绿空间占比达到70%以上。为了保持鱼梁洲原始生态环境,涵养、修复原始植被,在全省重点项目东西轴线鱼梁洲段设计、施工中,投资50亿元采取“沉管下穿”施工方式,是普通建造模式造价的3倍以上。全力推进以鱼梁洲城市绿心生态环境开发模式为导向的EOD项目(国家试点项目),在鱼梁洲及周边汉江水域、东津新区及周边沿江经济带67.5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按期完成107.5亿元总投资、6大重点项目建设。未来鱼梁洲将集中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鱼梁洲在优化襄阳城市生态环境、带动汉江水生态环境修复中的独特作用,做实做大“城市绿心”和“汉江绿心”。

    二、建设汉江绿肺

    大力建设湿地公园,加强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该市的良好水生态环境资源,该市在汉江沿线大力建设湿地公园,全市共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9个,总面积23102.43公顷。

    湖北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汉江崔家营大坝至汉江襄荆高速公路大桥之间,汉江大堤及鱼梁州南岸之内,拥有“一江碧水穿城过”的湿地美景,被誉为“汉江明珠”。随着禁渔退捕、“两非”整治等一系列汉江大保护行动措施高位推进,以及汉江城区段资源环境保护联防联动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襄阳汉江湿地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2022年6月,汉江襄阳段沿线6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结成了汉江(湖北襄阳段)湿地公园联盟,共同参与、整体推进汉江襄阳段湿地保护工作,构建了汉江湿地保护新格局,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公园内鸟类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已经由2013年的109种增加到200余种,其中包括青头潜鸭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鸳鸯、花脸鸭、棉凫等4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越冬水鸟数量由年均三千余只增加到上万只,江中时现百鸟归林、万鸟齐飞的震撼场景。由于保护措施得力,湖北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于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2020年被省林业局纳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在2021年全省66个国家湿地公园综合管理评比中排名第一。

    全力抓好汉江禁捕退捕,优化水产养殖布局,持续开展汉江增殖放流活动,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2019—2022年汉江襄阳段累计放流长春鳊、鲢、草鱼、团头鲂等优质鱼类苗种4100余万尾。通过2022年湖北省水产种质普查发现,汉江渔业资源数量大幅提升、种类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切实维护了水生态平衡,促进水生态系统稳定良好。

    三、创建汉江绿城

    (一)深化法治宣传

    市政府2021年12月常务会议专题学习《长江保护法》,我市将大力宣传长江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列入全市“八五”普法整体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年度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结合“法律进校园”活动,在襄阳市磁器街小学组织开展青少年《长江保护法》宣传教育活动,在小学生心中撒播下依法保护水资源的种子。谷城法院刑事审判庭将法庭搬到汉江边,公开审判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走近群众身边以案说法,开展《长江保护法》宣传活动。主城区的月亮湾公园、环城公园、鼓楼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利用电子显示屏、LED字幕显示屏等宣传《长江保护法》动漫、标语,提高《长江保护法》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支持、配合、参与母亲河的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门送法入企800余次,上门宣传讲解,提升企业守法意识,引导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学习环保法律,增强企业环境守法主动性。

    (二)严格保护水源地

    汉江火星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曾有趸船、渡船和游泳设施,存在渡船行驶和游泳现象,物理隔离设施不完善。襄阳市于2017年11月,成立火星观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集中攻坚指挥部,组织人员连夜拆除游泳设施,相关部门坚持日常巡查,严格监管并设立巡查台账,禁止捕捞、游泳、垂钓、洗衣、洗车等污染水体的行为;建设取水口围网和一级保护区水源地标志牌,并在周围多处设立警示标牌;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安装护栏,确保封闭;市财政出资1457万元,完成小北门渡口1艘趸船、27艘渡船的征收补偿工作,并全部拖移到指定位置固定。

    (三)大力建设污水处理厂

    该市目前建设有10座城市(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其中城区4座,县、市6座,总设计处理规模80万吨/天,排放标准一级A。襄阳市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是湖北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自2017年初起步,按照“四个统一”的工作方式加快推进。项目共140个建设点,覆盖全市78个建制镇及59个居民集中点,其中市级统筹的119个建设点,总投资约50亿元,总设计规模为88500吨/天,优化后的运行规模为51140吨/天。

    (四)实施清废行动

    2018年,生态环境部在专项督查中发现,该市小清河与汉江北支交汇处的张湾磷石膏堆场存在环境问题,襄州区政府投资近5千万元,经过一个月的日夜奋战,完成堆场清表、建筑垃圾清运约2万立方米,磷石膏改性和就近转运14万多立方米。整治完成后经监测,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治理目标,效果显著,整治地段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成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得到周边居民的普遍好评。

    (五)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

    “汉江鱼府”位于谷城县冷集镇王甫洲库区的河道沙洲上,兴建于20多年前,占地面积达5100多平方米,是汉江襄阳段内最大的一个水上建筑物,大面积侵占汉江,破坏了汉江的水生态环境。2018年12月,襄阳市成立工作专班,发动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力量,组织水利、交通、城管、公安、环保等职能部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5140平方米房屋结构、16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桥墩、117根水面水泥立杆的拆除和1800多立方米建筑垃圾的清运工作,并进行了河道疏浚和沙洲生态复绿,修复了汉江王甫洲段的水生态环境。

    (六)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修复

    2020年以来,大力实施以“绿满襄阳”再行动为重点的林业增绿提质工程,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共完成营造林58.68万亩,其中2020年度完成16.9万亩,2021年度完成19.35万亩,2022年度完成22.42万亩。编制《襄阳市汉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打造汉江襄阳段195公里生态岸线。襄阳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工程(项目范围分布在襄城区、东津新区汉江两岸)已完成造林8500亩。实施林业生态建设“2129”工程,即“十四五”期间,以襄阳森林城市群创建和西南山区“两山”示范试点建设为两大统领,新造林100万亩以上,计划投资200亿元以上,实施包括鱼梁洲生态绿心建设、汉江生态廊道建设、鄂北生态防护林、中心城区环城生态屏障、汉江植物园、乡土树种种苗繁育基地和岘山城市中央公园等在内的9大重点项目。2021年10月份,农发行襄阳分行对该市重大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进行授信,“十四五”期间将提供不低于200亿元政策性金融支持,现已申请项目资金达73.15亿元。高质量谋划汉江流域(襄阳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共包括13个子项目,其中4个项目已开工实施,9个项目正在进行可研规划编制。

    (七)强化河湖岸线管控

    加强公众引导,形成全社会共治共管共享河库的良好氛围。开展清漂打捞,建立水域岸线垃圾常态化清理处置机制。加大城市内河水系环境治理,开展襄水、小清河、大李沟城区段水面常态化清漂,为市民提供“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岸线和水环境。加强港口岸线管理,大力开展规划范围的港口岸线绿化工作,襄阳港务发展有限公司实现绿化面积约30亩;余家湖水洼岸线绿化面积约18亩;老河口陈埠港绿化面积35亩;谷城格垒嘴公务码头绿化面积3亩;宜城海事公务码头和航道码头绿化面积4.1亩。

    (八)加快推进排污口整治

    该市高度重视入江排污口整治工作,2022年2月13日,印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阳市汉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的通知》,2022年4月19日,印发《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对全市汉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开展督导的通知》,该市于2021年7月在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开设了“汉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专栏,定期公开襄阳市汉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相关工作要求、进展情况、典型案例及工作动态。至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交办该市990个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839个,总体完成率84.74%。

    (九)规范河道采砂行为

    2021年以来,该市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由集中打击向规范管理转变。2021年陆续制定并印发《巩固提升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市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暨打击整治涉砂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22年制定并印发《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关于印发〈襄阳市河道采砂规范监管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确保重点区域、敏感区域非法旱采活动不反弹,加强重点河段、敏感水域、交界区域的巡查与驻守,采用视频方式对汉江襄阳段195公里监控全覆盖,全面规范汉江襄阳段采砂管理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该市严格依据新的法规,及时查处涉砂违法案件2起。

    (十)保障生态用水安全

    该市编制了清河、滚河、北河、蛮河、沮河等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并根据省水利厅印发的沮漳河、北河、蛮河、南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了相应的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2021年,全市大中型水库生态流实现泄放8.41亿立方米。2022年,在极端罕见的高温干旱气象条件下,结合各个河流及流域水库实际情况,尽最大限度下泄放生态流量,保证了河流的生态基流

    (十一)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该市已实现市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全覆盖,根据“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原则,11个县(市、区)共签订7份协议。按照不低于600万元综合补偿标准、流域特点及责任划分,共筹集保证金2.46亿元。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做到考核“结硬账”,根据2019-2021年度水质考核结果,市对县结算补偿资金681.29万元,提升了流域上下游、左右岸,齐抓共管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十二)强化环境执法,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

    该市积极运用《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采取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行政命令等手段,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同时向社会公布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责任人名单、违法事实和处罚措施等信息,充分发挥负面典型案例的震慑警示作用。2022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计立案289起,下达处罚决定192件,处罚款1032.1912万元;实施查封扣押9件,限产、停产3件,移送行政拘留4件,移送环境污染犯罪4件。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加强与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的沟通协调,强化案件信息共享,建立联动机制。

    经过一系列不计成本的修复措施和“壮士断腕”的治理手段,2022年以来,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平,主要支流水质总体趋于好转,全市28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96.4%,优于省定该市92.9%的年度目标任务,其中1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全市9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襄阳市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全力扛起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绿色大旗”,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擦亮绿色这一襄阳城市底色上大做文章,全力维护好沙洲生态,大力建设滨江缓冲带(湿地公园),努力探索“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人··城”和谐共存、融荣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