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襄阳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2024-03-29 09:35 来源:襄阳市生态环境局

襄阳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2024-03-29 09:35 来源:襄阳市生态环境局

襄阳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湖北省委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襄阳市域呈“一江为干,九河为支,百河纵横”的水网格局,境内195公里汉江流长,985条河流潺潺而行,1210座水库波澜不惊;再加上中心城区的“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它们共同写就了“山水城洲”和谐共生的生态底色。

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建好鄂北生态屏障,对于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至关重要。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近年来,襄阳市主动作为,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水环境保护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一、实施“小流域+”积极探索试点

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以百姓身边的小流域为切口,认真筛选,推荐谷城县五山镇盐池河、保康黄堡镇岞峪河、南漳县肖堰镇城关镇八都河、谷城县五山镇后河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

四个流域试点结合本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实施“小流域+”的模式。谷城县五山镇盐池河流域发展乡村旅游和茶叶、香菇、食用菌等农产品种植加工;保康黄堡镇岞峪河流域产业发展有寨湾村的乡村旅游、岞峪村的共同缔造示范点、大坪村的绝味鸭加工企业、张家沟村的天麻、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南漳县肖堰镇城关镇八都河流域产业发展有印象老家的乡村旅游、花庄村的茶叶种植加工;谷城县五山镇后河流域产业主要集中在茶叶、香菇、食用菌等农产品种植加工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业。

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坚持生态为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试点区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努力实现生态美与产业绿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二、统筹推进 聚焦流域综合治理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以流域为单元,分区施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提升和水生态修复。

保护小流域水资源。治山保水,保护水资源,在人类活动较少、林草植被较好的区域,以封育保护为主,依靠自然恢复防治水土流失。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林草植被稀疏的区域,因地制宜采取封禁、补植补种以及截、蓄、排等防护工程。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实施综合治理,开展退化林修复,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治理小流域污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村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达标管控,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升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绿化美化。

修复小流域生态。加强河库、坑塘、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强化控源减排,增强流域自然修复能力,恢复水生生物完整性。推进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以及生物过滤带等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专项整治行动、河湖“清四乱”行动,2022年交办的107个水污染防治、“四乱”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推进小微水体“一村一品”建设,全市395个小微水体全部落实“一长两员”长效管护机制,因地制宜整治小微水体,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题。

三、争项目争资金,推进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

2023年,宜城市莺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15个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获中央投资6677万元,是湖北省首个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的项目。项目将采取清淤疏浚、小流域生态治理、水体生态修复等措施,对河流水域岸线进行有效保护,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

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谋划的5个项目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约1.25亿元,2020年以来,争取中央、省水利发展资金2620万元,开展“治山、理水、减污、扩绿、增长”为重点内容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7个,已完成治理5个,治理面积83.29平方公里,切实改善地方生态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依托国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谋划并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包括河道生态修复、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沿河视频监控网络设置等,对河流实施系统化、项目化治理,大大推进了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四、协同治理 开展跨界流域联防联控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多个部门。我市各部门、各区域协同治理,突出治理的整体性、综合性、协调性,形成了生态治理“一盘棋”。

深化市内跨县界联防协作。组织市内各地签订汉江、小清河、滚河、沮河等流域跨县界流域联防联治协议,已实现市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全覆盖,根据“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原则,11个县(市、区)共签订7份协议。按照不低于600万元综合补偿标准、流域特点及责任划分,共筹集保证金2.46亿元,提升了流域上下游、左右岸,齐抓共管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实施跨市界横向生态补偿。2023年,我市主动与十堰市、神农架林区沟通协调,签订汉江、北河、南河等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襄阳市政府、神农架林区政府及保康县政府三方签署南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按照受益者补偿、损害者赔偿、保护受偿原则,每年筹集补偿保证金1400万元,激励、压实上下游地区保水护水的工作职责;襄阳、南阳两地市县两级生态环保系统以联合巡查、联席会议等多种方式,多次开展唐白河流域跨省界联防联控工作,协力改善唐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

供稿:襄阳市生态环境局

审核:襄阳市生态环境局  宣教中心

责编:信息中心 谭淑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t20240329_5138899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