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5年,湖北这1061公里,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24 15:08 来源:湖北日报

5年,湖北这1061公里,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24 15:08 来源:湖北日报

5年,湖北这1061公里,发生了什么?

最美人间四月天

当荆州石首天鹅洲故道内

江豚妈妈带着宝宝

跃出水面嬉戏时

湖北长江大保护

数字化治理智慧平台

正24小时呵护母亲河

长江宜昌段,一只江豚正在给小江豚哺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当武汉中韩石化

乙烯厂区的白鹭园内

迁徙的白鹭

优雅觅食、梳理羽毛时

鄂城钢铁有限公司

这一国家3A级景区里

游人如织

鄂钢是湖北首家超低排达A级钢铁企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当宜昌百里荒

牛满山农场老板李伏

自发种下一片“森林”

全国生态文化村——

恩施州洞下槽村

年收入逾1亿元……

当无数个

看似没有关联的画面

汇聚在一起

一幅幅

水清岸美、绿道茵茵、

风景如画、百姓开怀的画卷

舒展开来——

这是美丽湖北牢记嘱托

5年来交出的生态答卷

也是生态大省

坚定不移走出的

铿锵脚步

4月9日以来

湖北日报联合省生态环境厅

启动“中游击绿水 行走看青山——

美丽湖北长江行”大型调研采访

一路欣赏沿江城市护江成果

用脚步丈量生态答卷

以心灵体会长江之美

01

“一张蓝图”绘就一江绿意

回望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航、擘画蓝图:

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作为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长江湖北段为1061公里,占全部长江干流总长的1/6以上),湖北坚决扛起生态大省政治责任,系统实施长江大保护,积极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鸟瞰武汉汉口江滩,碧水东流,满眼葱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沿江省市中,我省率先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配套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建设、产业绿色发展、绿色宜居城镇建设、文化建设等5部专项规划,从源头上立起生态优先的“规矩”。

十大战役,攻坚升级不停歇。2018年,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打响”,全省上下“点对点、实打实、硬碰硬”打好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取缔非法码头等各专项战役。沿江1公里范围内,11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改搬转,实现“搬新、搬高、搬绿、搬强”。

4月13日,荆州三才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工人巡检环保装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进入“十四五”,十大标志性战役阶段工作圆满完成,湖北并未就此止步。去年初,湖北再出硬招、再下重拳,升级启动长江高水平保护,从全面出击向重点突破,从应急治理向常态化治理,从治标向标本兼治,力争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

5年来,《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20多部省级地方性法规规章接连颁布,地方生态环保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全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基本建成,呵护母亲河的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这5年,是我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最快的5年。”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何开文介绍,长江生态环境实现转折性变化,长江干流出境水质连续4年保持二类。

410,“中游击绿水行走看青山——美丽湖北长江行”采访团上游组下游组分赴巴东阳新两地,监测人员长江水样,现场快检水质表明,长江水质达到二类

02

流域共治书写多样美景

采访团从宜都登船,秀美清江风光旖旎。恩施与宜昌携手,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从流域水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到共同出台清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案,清江水质持续改善。今年以来,清江流域始终保持一类水质,确保一江清水汇入长江。

4月12日,水清岸绿的清江宜都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流域共治,美景共享。省委、省政府明确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即突破传统空间观念,加强流域区域之间的协同协作、联保共治,统筹考虑单元内水、气、土、固废污染治理等多种因素,整体谋划、系统治理、协同实施、全域推进。

作为重工业城市,依托黄金水道,黄石铸就“钢铁摇篮”“矿冶之乡”美誉。但因之累积的固体废物,也曾成为黄石保护长江的一大难题。


“水的问题,根子在岸上。”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红珍说,矿渣、尾矿库、工业危废以及生活垃圾,都是威胁生态环境的隐患。黄石很多企业自主研发出了固废处理先进技术,流域着眼、系统施治,全城无废才能水清岸绿。

坚持流域统筹、单元控制、底线保障、系统均衡,增强治理合力,湖北以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底图”保障先行区建设的“蓝图”。5年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22年国考城市PM2.5浓度均值较2017年下降26.5%,优良天数较2017年增加136天;

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2年省控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较2017年提升11.7个百分点;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5年来,美丽湖北生机盎然,万物并秀:

江中,随着长江禁渔全面实施,16818艘建档立卡退捕渔船回收拆解,退捕渔民3.1万余人全部洗脚上岸,越来越多江段能看到江豚娇憨可爱的身影;

湖畔,全球唯一的珍稀物种——黄梅秤锤树,从仅有几百株,到如今种群逐渐恢复生机,野外种群中最大的一株已长到7米多高,人工培育的秤锤树则超过6000株;

珍稀“黄梅秤锤树”开花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 摄)

山间,光彩夺目的红腹锦鸡从本世纪初的身影渐稀,到建始县花坪镇白果坦村观测点发现100多只,三峡万朝山自然保护区也多次监测到“金鸡”回归;


4月10日,在建始县花坪镇白果坦村拍摄的红腹锦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5年来,产业“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五大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应退尽退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8:50.3:36.9调整为2021年的9.3:37.9:52.8,产业结构趋近合理。

素有“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之称的白鹭,不仅飞回了武汉市水果湖白鹭街,更飞回了黄石西塞山前,从“西塞山前白鹭飞”到中韩石化乙烯厂区的”乙烯滩前白鹭飞“,保护与发展兼顾的绿色根基,愈发坚实。

03

生态湖北铺出幸福底色

当黑臭水体明显减少,城市的花园河岸越来越靓,乡村的小桥流水越来越美,千万湖北人的生态幸福感油然而生,越来越多人群自发呵护母亲河、守护生态湖北。

在宜昌,“三峡蚁工”创始人李年邦,是一位理发师,从2015年起就开始沿着长江捡垃圾。物换星移,“三峡蚁工”的队伍日益壮大。“现在大家爱护环境、保护长江的意识越来越强,江边可捡的垃圾越来越少,我们还可以去老旧小区做义工,继续发扬‘单个蚂蚁力量虽小,抱团却有无穷之力’的‘蚁工’精神。”李年邦说。

11年前回乡的费云锋,如今有着两重身份:赤壁市玄素洞村党支部副书记、玄素洞村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

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是环境保护“第一岗哨”。自去年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制度以来,赤壁的“生态格格”们织就了一张覆盖144个村和48个社区的生态防护网。

在能人回乡的带领下,恩施州白杨坪镇洞下槽村美丽蝶变。随着茶旅、文旅、农旅为核心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建成,洞下槽村接连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去年全村产值过亿元。

因卖树而种树,宜昌百里荒牛满山家庭农场老板李伏全从这片绿色中获得财富。“因此,保护环境不光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李伏全说,现在,他每次只放五六十头牛出去吃草,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细数梁子湖区东沟镇大桥村的变化,村党支部副书记舒成感慨万千:“上世纪80年代,大桥村有三个煤矿,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樱花、桂花、茶花、茶梅等各类珍贵苗木。我的父辈曾在此挖过煤,当时他们认为地下的煤炭是财富;今天我们在此栽花种树,青山绿水就是财富。”

点击下图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4月24日

湖北日报重磅

推出“美丽湖北长江行”特刊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