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 时间: 2023-04-23
  • 嘉宾: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文彤;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廖志伟;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开文。
  • 本期看点:
文字实录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世华: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湖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实施路径。在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中,“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列入“十二大行动”中。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介绍湖北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文彤先生;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先生;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廖志伟先生;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先生;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开文先生。

首先,请张文彤先生介绍我省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举措。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文彤:

新闻媒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宣传推介湖北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目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先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十二项重点行动,将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作为首要行动,并设置了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证率、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

流域综合治理是以流域为基本单元,明确并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底线,着力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以说,流域综合治理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湖北实践,高度契合湖北自然资源禀赋,是解决流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我省建设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面,我就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的相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近期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新春第一个全省性会议上重点部署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将其作为先行区建设的关键点、着力点、突破点来推进。从目前情况看,开局顺利、初见成效。

一是细化流域治理单元。在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的基础上,细化、划定为三级流域和四级流域单元,明确形成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四类负面清单。

二是推进一批水安全工程建设。全力建设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等8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等8个流域安全项目,深入谋划洞庭湖四口水系连通等6个重大项目(洞庭湖区四口水系是指连接长江和洞庭湖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及调弦河干支流组成的复杂水网体系),统筹实施三峡后续工作项目等15项民生水利工程。

三是优化水环境安全协调机制。建立深化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助推流域综合治理。聚焦存在达标风险的河湖,实行“一水一策”,细化工程措施。截至3月底,全省190个国控、326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88.2%、87.9%,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四是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计划(202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通过集中必要资源力量和手段,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五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印发实施《湖北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总投资72.16亿元的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39个子项目已开工36个,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13664公顷。

二、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行动落实见效

流域安全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目前全省已经划分流域管理片区,明确了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为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行动落实落地,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底线,我省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确保到2025年,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证率达到90%以上,361个省控水质监测点位优良率达到85.3%以上,丹江口库区水质保持在II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500亿斤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89万亩,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6000万吨标准煤,煤炭储备能力达1900万吨,天然气储备能力达5.3亿立方米。

(一)在守住水安全底线方面。一是完善防洪排涝体系。稳步推进以堤防建设为重点的长江、汉江、清江及中小河流系统治理。积极推进水库水闸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有序推动长江、汉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与建设。开展重点湖区综合整治,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以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等调水工程为骨架,一江三河、鄂中、鄂东南、鄂东、荆南四河等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为补充的配置网络。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实施农村饮水提标升级。三是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以三峡、丹江口水库等水源区为重点,开展水源涵养和库滨带系统治理,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加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建设,形成“互连互通、活水通畅、联调联控”的生态河网。

(二)在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方面。一是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巩固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加快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加强“三磷”污染防治。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二是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推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实施十年禁渔。加强东湖、洪湖、梁子湖等重点湖泊和湿地保护。以府澴河流域、四湖流域、汉江流域等为重点,加强河湖岸线修复与管控,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三是积极加强水环境安全保障。巩固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成效,加快推进城市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水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环境风险防范,加强工业企业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

(三)在守住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底线方面。一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粮食生产大县(市、区)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健全种粮收益增长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稻谷补贴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全省55个产粮大县开展水稻和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提升粮食生产主体抗风险能力。四是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加强全省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实施新能源倍增计划,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动武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完善“浩吉铁路+长江水运”煤炭输送体系,加快煤炭储备重要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五纵四横一通道”油气管网布局,提高油气输储能力。

(四)在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方面。一是统筹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深入开展长江、汉江、清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保护修复,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二是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幕阜山等重点生态脆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至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4.48%。三是强化水域生态空间管控,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实施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洪湖、梁子湖等重点湖库生态圈建设,构建湖库生态安全体系。分区分类分级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在重点区域开展历史遗留露天矿山边坡综合整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流域综合治理是底线是基础,统筹发展是目标是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谋划实施一批功能性重大项目,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世华: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人民日报记者: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请问,生态保护红线是如何服务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的?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划定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在内的“三区三线”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千年大计的重要举措。常言道:治荆楚必先治水,水既是生命之源、是我省最大的资源禀赋、最大的发展优势,治理不好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守这个底线要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紧扣这个省情,深化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制定了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筑牢水环境安全底线。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科学划线。我们将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湿地等统筹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到具体地块。全省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73万平方公里,其中,饮用水水源地328个、212平方公里;重要湿地12个、734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我们将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形成坐标统一、边界清晰、上下传导的空间底版,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的重要依据和生态环境监督的重要内容。

二是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我们按照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要求,对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的管理,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以及确实无法避让的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针对涉及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湿地等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不仅要严格论证,还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尽量将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是持续监管。生态保护红线一经划定,不允许擅自调整。我们将会同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运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对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动态监测和及时预警。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五年一评估”情况,对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定期评估调整。根据评估的情况,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调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总之,我们将科学实施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切实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在守住水环境安全方面的约束作用。谢谢!

中新社记者: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水利部门围绕守住水安全底线做了哪些事情?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廖志伟:

在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中,水安全底线是基础性、先导性底线,守住水安全底线是流域自然属性与流域区域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和必然要求。为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省水利厅围绕守住水安全底线,重点做了划分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和明确水安全底线两个方面的事情。

(一)划分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

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综合考虑流域水系特点、生态格局等因素,将全省划分为长江干流、汉江和清江3个一级流域。在3个一级流域基础上,结合水资源分区、重大区域战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行政区划管理等因素,将全省细分为16个二级流域片区。地市在省级划定的一、二级流域基础上,根据自然流域水系边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乡镇行政边界等进一步细分到三、四级流域单元。其中,三级流域单元重在管控、四级流域单元重在实施。

在流域片区划分成果基础上,摸清自然资源、河网水系、水利工程、人口分布、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等底数,明晰流域片区的本底特征和资源禀赋,发挥流域资源优势,为统筹流域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明确流域区域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夯实基础。

(二)明确水安全底线

水安全底线是一定时期内,为了保障保护对象最基本的安全、或满足受益对象最根本的需求,必须达到的目标,以及维护水利工程自身安全必须守住的底线。水安全底线是动态的,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对象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全省流域特性和区域发展布局,省水利厅主要从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三个方面规划并明确了水安全底线。

关于防洪安全: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宜昌及荆江河段为100年一遇,城陵矶及以下干流河段总体防御1954年洪水;汉江中下游总体防御1935年实际洪水(约100年一遇);清江防洪标准达到10~50年一遇;重要城市、湖泊和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100年一遇;重点易涝区治涝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遇标准内洪水时,确保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重点水利工程防洪安全和运行安全。

关于供水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用水总量不超过368.91亿立方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幅达到1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以上;城乡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确保每个城市不少于1个备用水源;在优先满足汉江中下游基本用水的前提下实施北调水,保障丹江口水库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灌区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75%~80%。

关于水生态安全:强化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保障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位)保证率不低于90%;积极推进社会办水保,强化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4.48%。

湖北画报记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请问湖北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湖北常年的粮食种植面积7000万亩左右,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2022年我省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但是我们克服灾情,取得了粮食总产量548.2亿斤的好成绩。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藏粮于地”。一是种满种足。我们将保证耕地面积作为优先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防止抛荒撂荒。二是改建高标准农田。我省已经改造新建的高标准农田4412万亩,今年还将开工新建350万亩。三是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全省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

(二)认真落实“藏粮于技”。一是大力研发良种。我省已经完成了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审定了5种作物167个新品种。二是大力推广良种。推广9种粮食作物“吨粮”模式,全省农业主推技术覆盖率95%以上,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三是大力推广农机。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83%。

(三)认真落实保粮履责。一是压实责任。省委、省政府把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压实到市州、县(市、区),在关键节点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调度。二是落实政策。落实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应对灾情。去年的旱灾,中央、省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发放5.47亿元,对接保险机构赔付7.64亿元,最大程度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总之,我们将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谢谢!

农村新报记者:省生态环境厅在严守生态安全底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开文: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也是《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要求,我们认真落实,重点推进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构建有效的生态监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制定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推动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选取丹江口市、罗田县、蔡甸区等3个县(市、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探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督机制。对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激励和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市县加强生态保护。

二是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实施《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纲要(2014-2030年)》,在全省划定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将我省90%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纳入保护范围。在长江干流和汉江干流选取7个县(市、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评估试点,2022年在试点中已累计发现鱼类新种7种,昆虫新种2种,各类湖北省新记录物种近100种。

三是不断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完善以生态省建设为统领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体系,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推广十堰市、宜昌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等典型案例模式转化。全省已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6个,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4个、生态乡镇844个、生态村6428个,示范创建工作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四是严厉打击损害生态安全行为。开展“绿盾2022”专项行动,对自然保护区内1652个疑似人类活动问题开展核实,完成了1639个问题的整改销号。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2022年全省共办理地表水、大气、固废等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00余件,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纵深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确保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谢谢!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如何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来守好水环境底线?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守好湖北水环境底线,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扛牢守护“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统筹包括水环境在内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近年来,我厅紧扣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工作全局。我们出台了《湖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8大生态修复分区,部署10项重大修复工程。构建了包括长江、汉江、清江、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要河流湖库在内的(一江双廊两库四屏一平原)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统筹山上山下、上游下游、左岸右岸、江河湖库、干流支流进行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二是实施重大工程,落实修复任务。积极申报实施国家山水工程,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和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两个山水项目共获得40亿的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总投资分别为103.8亿和72.16亿,其中三峡山水工程已经全部完工,24项指标圆满达标,其中就包括9项与水环境直接挂钩的指标,治理经验在全国获得推广;2019-2021年,我们还全面完成长江干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矿山326个,面积3.51万亩,沿江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初显成效,区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三是加快建章立制,强化支撑保障。我们出台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17条措施,释放六大政策红利;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的《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自然恢复技术规范》,填补了制度空白;还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储备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文件,为包括水环境修复在内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制度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谋划“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等更多的项目,建立省级层面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以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确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实落地,为建设山清水秀、蓝天白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探索湖北路径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湖北日报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要求科学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请问如何理解以加快推进“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来守住流域水安全底线?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廖志伟:

流域综合治理是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现代水网建设是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是守住流域水安全底线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处理好流域和区域、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保护和开发、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紧盯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安全底线这个目标,加快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2022年9月,湖北省政府批复同意《湖北省“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投资8600亿元,其中谋划重大项目达60余项,重大项目总投资5280亿元。

一是筑牢江河无虞的防洪排涝网,守住防洪安全底线。以流域为单元,以长江、汉江、清江及其他重要支流为骨干排洪通道,以蓄滞洪区、大中型水库、重要湖泊为主要蓄滞洪场所,从畅通洪水通道,增强洪水调蓄能力、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升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防洪排涝格局。《规划》共谋划重大防洪治涝项目20余项,项目总投资2200亿元。

二是织密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网,守住供水安全底线。以江汉平原为核心,以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骨架,以千湖百库为调蓄结点,从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推进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实施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等四个方面,构建“四隅向心、三江统配、河库联供、北送东流”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规划》共谋划重大水资源配置项目25项,项目总投资2060亿元。

三是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水网,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依托全省“百河千湖”的水系脉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治理、推进江河湖库连通、加强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四个方面,构建“三江两库四屏多廊千湖”水生态修复格局。《规划》共谋划重大水生态修复项目11项,项目总投资920亿元。

四是建设智能高效的数字孪生水网,守住数字赋能安全底线。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从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孪生平台、强化智能调度与风险防控、提升智慧水网保障能力等四个方面,系统构建“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智能分析、精准‘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智慧调度、调控有序”的数字孪生水网。《规划》共谋划智慧化项目4项,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安全底线,以加快推进“荆楚安澜”现代水网为抓手,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为湖北加快先行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

农民日报记者:当前,春季农业生产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请问今年农业生产形势如何?有哪些新的举措?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非常重要。从今年一季度总的情况来看,还是开局比较良好,我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2.37亿元、同比增长4.1%。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粮油生产稳中有升。小麦面积跟去年比略有增加,油菜面积增加到1900万亩,净增加160万亩,而且目前长势较好,病虫害比较轻,为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春播意向面积达到4128万亩,播种进度达到两成、与常年也很相近。

(二)畜禽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1230.6万头、同比增长2.9%,生猪存栏2320.1万头、同比增长4.1%;肉牛出栏31.5万头、同比增长5.6%,肉羊出栏162.7万头、同比增长9.1%。家禽出笼1.6亿只、禽蛋产量55.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3%和4.8%。

(三)渔业生产量质提升。一季度,全省池塘养殖水面近80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44.9万吨、同比增长4.8%。特别是小龙虾、黄鳝等高附加值水产品,产量已经达到28.2万吨,量价提升,形势较好。

为了保证全年农业生产有力有序推进,我们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面积落实。前面,跟各位朋友介绍了,我们主要是把粮食、油料等这些农作物的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市、区),来保证种满种足、不误农时。

(二)抓农资供应。全力保证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农机具供应充足。

(三)抓防灾抗灾。全面开展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油菜“一促四防”等措施都落实得比较好。

(四)抓运行调度。今年,我们印发了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运行调度方案,将12大类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进行调度,实行月会商、季调度,保障农业生产有序推进,为全年农业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谢谢!

长江商报记者:省委、省政府出台《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请问生态环境部门结合职责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进展?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开文: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全省生态环境部门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坚决守牢流域安全底线,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重点推进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扛牢流域水环境安全底线政治责任。制定《省生态环境厅守住流域水环境安全底线工作方案》,细化20项任务清单。加强流域片区与环境分区管控单元融合研究,在四级流域片区基础上,优化调整1076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制定《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20条服务保障措施,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是推进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制定实施《湖北省2023年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筛选64个水质攻坚重点断面,“一水一策”精细化管控治理。组织编制《环梁子湖周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以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推进重点湖泊的保护。今年以来召开4次流域上下游省、市对接会,对府河、梁子湖、斧头湖等6个流域联合会商,落实流域水环境治理任务。加快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等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已基本完成,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持续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大力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截至2022年底,1248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累计完成整治9067个,占比72.7%;完成丹江口库区1109公里岸线、726平方公里面积的入河排污口排查,初步核定排污口507个。目前启动了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四是完善流域水环境监测监管能力。推进“织密一张网、提升一平台、形成一套图”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在省控361个水质监测点位基础上,新增342个市控监测点位,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数字化治理智慧平台建设,研究形成服务生态环境决策管理“一套图”,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是推进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联防联治、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制定《深化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助推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工作的通知》,加强上下游协同、左右岸共治。清江、长江恩施宜昌段、四湖流域、府河等流域已新建成跨市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19个重点省级河湖流域联防联治机制建设加快推进。省内跨市(州)河流签订突发水污染事件市级联防联控协议26个,全省完成56条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编制。

2022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5%,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2023年1-3月,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为良好,省控断面优良比例87.9%,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长江、汉江、清江干流持续为优,丹江口库区保持Ⅱ类。

下一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进一步推进党的二十大、《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落实落地落细,为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谢谢!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世华: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孙望龙

责编:黄  啸

审核:何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