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2023年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 时间: 2023-01-15
  • 嘉宾: 省人大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何开文;省人大代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省人大代表,丹江口市市长武小凯;省政协委员,烽火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军;省政协委员,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省总商会副会长,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云;省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潘晓洁。
  • 本期看点:
文字实录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记者朋友们,上午好!

1月12日上午和13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先后在武汉开幕。

过去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十二届省政协各位代表、委员围绕中心建言资政,为我省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省两会召开第2场新闻发布会,邀请3位人大代表和3位政协委员,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

省人大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何开文先生;

省人大代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先生;

省人大代表,丹江口市市长武小凯先生;

省政协委员,烽火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军先生;

省政协委员,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省总商会副会长,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云先生;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潘晓洁女士。

首先,请何开文代表介绍我省流域综合治理相关情况。

省人大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何开文: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的人大代表。近几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美丽湖北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我省连续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考核优秀。2022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94.2%,较2018年提升8.2个百分点,国考城市PM2.5浓度均值较2018年降低18.2%,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二是长江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谋划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加快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52家。排查长江入河排污口12480个,已完成整治9067个。长江干流水质连续4年全线稳定在Ⅱ类。三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解决。两轮三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我省199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62项。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刊登报道。四是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全省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和环境信访总量双下降,连续8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连续12年保持核与辐射安全零事件。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平台抽查群众满意度全国第一。五是试点示范创建成果丰硕。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67个、省级生态乡镇787个、生态村6059个。

下一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两会”的部署要求,努力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一是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自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国之大者”和省之要事,严格监管执法,全力当好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二是做实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提升长江保护修复水平。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升长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守住流域安全底线,确保“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四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推进湖北省碳交易试点。推动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十项措施全面落地。从严把好“两高”项目环境准入关口。大力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下面,请张勇强代表介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助力武汉都市圈建设相关情况。

省人大代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简要介绍一下东湖高新区的情况。东湖高新区,因光而兴,聚光成谷,也称中国光谷。成立30多年来,东湖高新区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职责使命,坚持聚光成链、集链成群,接力培育“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综合实力跃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光之城、芯之城”享誉全国。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五年矢志创新,五年接续追光,三年携手战疫,特别是过去一年,我们迎难而上,奋力开好顶风船,加快打造“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大步迈向“世界光谷”,为湖北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光谷贡献。

一是瞄准世界一流,奋力打造“独树一帜”的创新高地。深入贯彻科技强省战略,紧扣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聚力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核心区“一纵两横一环”七条骨干道路连网成环,五大湖北实验室取得实效,两家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两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营,光谷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组建成立,武汉超算中心建成投用,新引进6名国家级、21名省级高层次人才,16家光谷企业获“中国专利奖”,实现了“举旗帜、打基础、树形象”的预期目标。

二是接续追光逐芯,奋力打造“独树一帜”的产业集群。认真落实省市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要求,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节点,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2000亿元、2400亿元大关,去年预计增长6%以上。启动光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绿色激光、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数字经济、创新药”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全年新增企业超2万家、总数突破12万家,新增上市公司7家、总数达到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5家,高企5300家、总数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2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7亿美元,引进百亿以上项目6个。近期,我们抢抓疫后加快发展机遇,推进首季开门红,1月11日成功引进百度智能网联汽车、集度武汉总部两大重磅项目,布局智能网联终端新赛道,为壮大光电子信息产业蓄势提能。

三是推进产城融合,奋力打造“独树一帜”的智慧新城。对标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推出“治理十条”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试点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科技赋能增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实效,市民群众携手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产城融合示范区。现在的光谷,纵贯东西的高新大道车水马龙,串联南北的生态大走廊景色宜人,“十四横十四纵南北双环”交通路网加快完善,链接龙泉山与九峰山的空轨呼之欲出,120万常住人口在光谷奋力追寻幸福美好生活。

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将认真落实省两会精神,对标武汉新城“两基地、两中心、一样板”总体定位,按照“山水城、家园城、智慧城”三大目标,坚持以城聚人、以人兴城,持续推进科、产、人、城深度融合,携手鄂州、黄冈、黄石,努力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设纵深推进发挥引擎作用。

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东湖高新区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也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光谷、支持光谷、帮助光谷,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下面,请武小凯代表介绍丹江口市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情况。

省人大代表,丹江口市市长武小凯:

我叫武小凯,是省人大代表、十堰丹江口市市长,很荣幸参加本次省“两会”新闻发布会。

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近年来,丹江口始终牢记保生态保水质首要政治责任和发展第一要务,扎实做好生态保护、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成功揽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国字号”荣誉。成为全省第一个入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县(市)。2021年被列为湖北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和“百强储备”县(市),2022年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及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

当前,丹江口正在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我们坚决从守护生命线的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做好退捕禁捕、库区船舶“油改电”、环库安保天眼设施、入库河流截污治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上应急打捞等重点工作,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同时,统筹流域综合治理和县域发展,在强县工程中做出相应的探索。我们有四点做法:

一、在守水护水中产业寻机。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优势在水、出路在水。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好水”优势,扩大水资源加工业规模,重点支持农夫山泉、北冰洋汽水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围绕绿色低碳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专用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绿色产业,强力招引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较高的产业项目,今年争取再引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丹江口,走守水护水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互促共赢的新路子。

二、在治水理水中“三农”破题。借水之势,破“三农”之题。抓住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机遇,大力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水产品深加工等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丹江口翘嘴鲌和“中国鱼头王·丹江鱼头”品牌效应,扩大水产品深加工业产能,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

三、在依水兴水中县城升级。丹江口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随着“引江补汉”工程的建设,丹江口将成为全国少有的“三江汇聚”之地。我们将依江布局、拥江发展、做精城市,按照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左岸控密度、右岸控高度、沿江控宽度”要求,大力开展城市更新、城市体检行动,科学合理安排城市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网络和生态系统,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功能。加快推进“一江两岸”景观带、“丹江外滩”等项目建设,深度发展“夜游汉江”特色经济。扎实推进左岸老旧小区改造、右岸路网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品位,打造具有独特韵味的“魅力新水都”。

四、在亲水乐水中文旅发力。发挥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影响力,以“南水润北方,寻源丹江口”为主题,依托水资源优势和特色,加快建设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长江文化公园、“沧浪之光”观光高塔、均州码头、环库宿集等文旅项目,招徕八方游客,汇聚旅游人气。深入挖掘、整合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水为主题的会展经济、赛事经济、节会经济和夜经济,促进商旅融合,激发消费活力。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下面,请曾军委员介绍烽火通讯在高科技建设方面的相关情况;

省政协委员,烽火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军:

各位记者、媒体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军。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烽火发展情况。烽火通信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也是在鄂央企中国信科集团旗下最大的企业。公司所在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性、先导性高新技术产业,也是湖北省支柱产业之一。围绕全省规划,公司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围绕湖北“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立足光通信领域厚植优势,推动“创新湖北”建设。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14%,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元,致力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承接多项央企重点攻坚计划,是“光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纤通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核心企业。

二是围绕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定实施方案,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富强湖北”建设。依照中信科集团统一部署,公司参与投资建设“智慧光网和数字经济研发制造产业基地”,打造完整数字经济一体化产业链条。与东风汽车联合成立二进制半导体有限公司,打造车规级MCU芯片,全力以赴突破汽车芯片的核心技术瓶颈。

三是围绕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推动“智慧湖北”建设。烽火全系列产品在湖北省楚天云规模应用,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上云,资源集约化水平全国领先;积极参与江夏数字乡村试点改革工作,助力入选中国年度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参与鄂州花湖机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主场馆等标志性信息化项目建设。

2022年6月,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这为公司下一步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烽火通信作为扎根湖北的中央企业,将坚定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助力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持续贡献烽火智慧。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下面,请刘长云委员介绍企业发展和营商环境相关情况;

省政协委员,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省总商会副会长,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云:

大家下午好!

我是九州通医药集团董事长刘长云。

九州通是一家专注服务实体医药健康产业,为医药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商业批发、电商平台等实体经济提供专业的医药分销、总代总销、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服务的集团化公司。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0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在全国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建有141个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仓储容量和货物流量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公司总资产929.93亿元,现有控股公司486家,员工3万余人。公司销售额多年位列全国医药流通行业第四位,民营第一。公司上市以来,连续12年复合增长率18%;2020年销售1108亿,正式迈入“千亿企业俱乐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9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完成销售1029亿元,同比增长11.78%。四季度增长趋势依然良好,有望达成年度既定目标。

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并首次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一重要论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信心。党的二十大描绘了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对于民营经济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五大利好政策,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作为湖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我们始终坚定发展信心,倍加珍惜发展机遇,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力争在新时代新征程作出新贡献、谱写新篇章。

我们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这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又为我们提供了发展契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践中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将企业做大做强!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下面,请潘晓洁委员介绍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情况。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潘晓洁: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我是省政协委员潘晓洁、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生态监测评价与环境影响研究、珍稀濒危水生物种保护、生态流量与生态调度、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在汉江流域开展了大量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

汉江作为长江的第一大支流,自古以来是联接西北与华中的重要纽带,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十二届省政协高度重视汉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连续5年开展了汉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我作为一名技术专家,也有幸参与其中。省政协持续唱好汉江生态环境保护“连续剧”,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坚持久久为功,提升了监督效能。5年来,省政协先后围绕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岸线保护与利用、江河湖库和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性治理等问题开展了专项民主监督活动,始终聚焦汉江生态保护和水源区水质保护,为保障“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是坚持精准选题,做好了靶向监督。5年来,省政协人资环委组织委员及专家调研队伍,深入一线,足迹踏遍汉江湖北省内10个市,以精准发现问题为导向,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共计形成调研报告40余篇,提出的建议务实管用,一批建言成果转化为了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

三是坚持坦诚协商,推动了问题整改。在民主监督中,委员们发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部门负责同志现场回应坦诚务实、不遮不掩。2019年4月,人民政协报头版以“这一次整改,不是来自中央环保督察组-湖北省就政协汉江水污染专项民主监督意见拿出整改清单”为题,对监督工作进行宣传,产生较大影响,社会反响好。

四是坚持跟踪督办,推进了落实见效。省政协密切跟踪调研建议办理反馈情况,加强与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参加省政府召开的办理落实专题会议,提出办理建议,推进意见建议落实落地。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人民日报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治荆楚必先治水,要强化省级统筹,确定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探索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湖北路径,请问生态环境部门如何抓好贯彻落实?

省人大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何开文: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支持。省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提出要探索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四化同步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湖北路径,对流域综合治理作出进一步的部署安排。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按照会议部署要求,切实担起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责任,坚决守住流域水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底线,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和保障。

一是聚力抓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进一步细化守住流域水环境安全底线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推进1076个环境分区管控单元与16个二级流域片区优化融合,落实流域环境分区精准管控。

二是精准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聚焦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加快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积极创建美丽河湖。

三是努力提升流域环境安全监测和监管能力。在长江大保护智慧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完善“天地一体、水陆统筹”的监测监控“一张网”,全面提升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协同化水平。完成119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编制。

四是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生态示范“五级联创”和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倡导全民绿色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中国新闻社记者:刚刚发布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据了解,武汉新城超过一半的面积在东湖高新区,在中国光谷加速向世界光谷迈进的关键时期,光谷如何抢抓武汉新城建设机遇,高水平打造世界光谷?

省人大代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

谢谢您对光谷的关心关注。启动武汉新城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湖北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武汉高质量发展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正如您所说,武汉新城规划面积超过50%在光谷,光谷70%的面积将被纳入武汉新城。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充分发挥创新发展的引擎作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动武汉新城打造“山水城、家园城、智慧城”,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作出光谷贡献。

一是勇当科技创新的“主引擎”。聚焦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实施世界创新策源地攻坚行动,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大科学装置为支撑、国家级研发机构为骨干”的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借力“从0到1”基础研究,做强“从1到10”应用研究,支撑“从10到1000”产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按照“科学+科学家+创新生态”总体布局,构筑“苗圃-众创-孵化-加速”全链条孵化体系,完善“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机制,支持一流高校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评价模式,创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厚植“科创土壤”,营造开放包容的“双创”生态。

二是构筑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聚焦世界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绿色激光、新型显示等特色产业基地,启动建设智能网联终端、软件新城产业基地,进一步塑造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先优势。推进“自创区、高新区、自贸区”三区联动,对接鄂州花湖机场等开放资源,打造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升级版,系统培育世界一流强企,持续提升全区综合实力。抢滩布局未来产业,聚焦量子信息、脑科学、区块链等发展方向,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未来产业培育模式。

三是打造产城融合的“新典范”。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统筹治山、理水、营城,谋划实施活力绿环赋能行动、普惠绿网织密行动、特色公园打造行动、湖泊流域治理行动等,打造高颜值的“山水城”。围绕交通效能和出行品质,主动对接协调构建武鄂黄黄全域一体化交通体系,推进跨组团联系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光谷文化中心、科学会堂、特色书屋、音乐厅等文化设施,有序建设还建房、中小学校等民生设施,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努力打造八方英才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宜居家园。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光谷已经家喻户晓。武汉新城建设必将为东湖高新区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奋力迈向世界光谷。

谢谢大家!

长江云记者:刚才武市长提到,丹江口市将正确处理守水护水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县域发展。我想请问武市长,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该如何在守水护水中统筹县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呢?

省人大代表,丹江口市市长武小凯: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回应一方人民之本。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是担好肩上责任之要。这两者不仅不矛盾,并且相辅相成,让我们更加系统科学地把工作做好。下一步,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一是在思想上端正态度。坚决关停不符合水源地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不断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保水护水及库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

二是在认识上提高站位。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正确处理好守水护水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只有守住了水质,才有发展产业的根本前提和底气;只有产业发展了,才更有能力和办法守护水质。

三是在产业上拓展视野。跳出传统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一主三优多特色”产业体系。“一主”即绿色食品饮料主导产业。利用水资源优势,做强水经济,支持农夫山泉、北冰洋汽水等企业不断壮大,聚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饮料生产供应基地。“三优”即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材料、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方面,支持共同生物和华海药业等企业着力建设全国最大的甾体激素生产基地、维生素D3生产基地,聚力打造中国生命健康产业特色县市。在新能源材料产业方面,以正威新能源、宏迈高科磷酸铁锂等扛鼎项目为支撑,聚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以汉江集团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项目为支撑,聚力打造鄂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多特色”即专用车、芯片贴片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以湖北一专、香港中桥等企业为龙头,做强产业实力,聚力打造“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上的重要增长极和全省芯片贴片等智能制造产业领域上的发力点。

四是在方法上解放思想。丹江口坐拥一库好水,既应护水,也要用水。我们将向水而谋,以水兴市。以水为媒,争取更多项目落户丹江口,扩大投资。打好水都牌,聚南水北调受水区人气,提振消费。以水铸城,提供更多有效公共供给,让宜居宜游宜业成为丹江口的城市名片。

湖北日报记者: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湖北高新技术企业领军者,如何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中更好发挥作用?

省政协委员,烽火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军:

烽火通信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行科技创新,让创新驱动发展,让科技成果能真正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烽火通信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助力中国光谷向世界光谷进发。公司在代表光通信领域核心技术的“超大容量、超高速率、超长距离”传输系统的科研成果和生产规模,全球领先;在业界首创的智慧光网解决方案以“泛在、超宽、开放、随需”的价值理念持续推动光网络向新的层次跃迁,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全光底座”。在壁垒极高、技术前沿的芯片技术领域,烽火通信坚持自主研发“中国芯”,联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研制的1.6Tb/s硅光芯片,实现了我国硅光芯片技术向Tb/s级的首次跨越。

面向经济主战场,烽火通信以实际行动,助力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公司是网络强国建设的主力军,承建380余条国家通信网络干线,150余个5G商用网络;千兆网络汇聚接入平台已在国内实现了规模部署,“千兆校园”“千兆社区”等数字业务部署场景也广泛应用。烽火通信是数字中国建设有力的支撑者,在智慧城市领域,烽火牵头及参与制定了30余项国际标准、10余项国家标准,智慧城市定义提案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定义蓝本。创新性提出建设“城轨云平台”轨道数字化方案,服务全国48条地铁线,覆盖60%有地铁的城市。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烽火通信聚焦解决卡脖子难题,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是“中国天眼”FAST动光缆项目。烽火通信急国家之所急,自主研制的动光缆完成了10万次的弯曲疲劳寿命试验,是当时国内最高标准的一百倍,助力大国重器FAST射电望远镜落成。二是海洋通信领域的突破。烽火通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嘱托,加快突破海洋通信关键技术,已成为国内唯一、国际屈指可数的集岸端传输设备、中继器等湿端产品、海缆三大类产品和海缆工程施工于一体的企业。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烽火通信勇毅前行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20年湖北抗疫期间,烽火通信协同湖北通信运营商,紧急开通火神山、雷神山通信专线和视频会议专线,全力保网络畅通;通过“楚天云”平台,一周内打通了湖北省首个四级防控指挥系统,紧急开发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湖北健康码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

烽火通信将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在湖北从科技强省到产业强省、经济强省的跨越中积极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烽火力量。

湖北之声记者:近年来,我省为优化营商环境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请问民营企业对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感受如何?

省政协委员,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省总商会副会长,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云:

我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打造,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好政策、好举措。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措施》、“优化营商环境30条”,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的贴息、减免税等政策,让民营企业有了很强的获得感。比如在疫情期间,省金融部门出台的低成本专项贷款、疫情专项补贴等政策,让很多民营企业直接受益,渡过了难关。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省纪检监察机关出台的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新十条”、省最高人民法院的推行的司法“店小二”服务,有效促进了民营企业安心发展、安全发展。

我们的政府机关坚持“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把民营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这一点我们九州通感受深刻:2022年12月份,国家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市场上抗病毒类、解热镇痛、止咳、抗菌类四类药品,以及静丙、抗原、N95口罩、呼吸机等物资奇缺,大部分医疗机构断货,当时为了保证药品供应,省经信厅、省指挥部,市经信局、市指挥部积极帮助我们向全国80余个生产厂家出具采购协调函,为我们紧急调配这些急需货源,共计5亿多元。我们及时将这些急需要药品和物资投入到市场,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用药急需。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为我们开辟运输绿色通道等,保证了急需物资的配送时效。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我提几点建议:

(一)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进一步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二)大力推行数字化行政。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网,建设大数据库;进一步推进“一网通办”,推行“一事通办”,针对市场准入、企业投资等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列举事项清单,尽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用市场机制引进人才,放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条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成为用人、引才主体;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

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时间关系,今天最后一个问题:

湖北画报记者:请问潘所长,您对于在汉江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更好提升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湖北生态建设水平,有什么好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潘晓洁: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努力建设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屏障和绿色发展增长极,长江汉江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汉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供需等方面依然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下大力气加以完善。

(一)加大污染防控源头治理力度

一是推进流域总磷污染防控。鼓励磷石膏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磷石膏综合利用率。 二是提升乡镇污水处理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厂网设施建设,保障长期稳定运行。三是加大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以高效绿色养殖和节能减排为目标,进行标准化改造;创新推广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和养殖模式,打造绿色健康渔业。

(二)加大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力度

一是加强流域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按照“一矿一策”整治方案,开展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二是加强汉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按照《湿地保护法》要求,加快建立汉江流域湿地保护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流域内湿地保护工作。

(三)加大流域协同综合治理力度

一是加强汉江跨界河湖管护,以河湖长制整合现有的协调机制,形成统一的汉江流域河湖管理体系,尤其关注解决管水不管河道的局限性。二是开展汉江中下游水工程群生态调度运用。针对汉江中下游库区水草、汉江干流水质,以及鱼类自然繁殖需求等问题,研究提出汉江水工程群联合调度方案,统筹谋划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等工作,加强水系互联互通,并建立汉江中下游连通性恢复决策支持数字系统。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