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索引号
MB1803251/2023-17120
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布机构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3-07-07 10:05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名称
生态环境简报(2023年第9期)

生态环境简报(2023年第9期)

发布时间:2023-07-10 10:05 来源: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生态环境简报(2023年第9期)

发布时间:2023-07-10 10:05 来源: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生态环境简报(2023年第9期)

生 态 环 境 厅 简 报

第9期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2023年7月7日

本  期  要  目

●黄石市从细处着笔勾勒“无废”建设特色画卷

●宜昌市强化监管精心施策 全力扭转环境空气质量

●鄂州市梁子湖区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

●孝感市探索推进排污权储备出让制度改革

★黄石市从细处着笔勾勒“无废”建设特色画卷 一是特色模式,提升工业固废利用能力。围绕制约黄石市重点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建立采矿业“无废矿区”模式、钢铁行业“自产自消”模式、固废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三大模式。湖北绿洲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尾矿研发水稳材料、矿坑填充料、节能环保砖,年利用尾矿1000万吨。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含铁含锌固废转底炉项目,年处理固废20万吨,实现固体废物自产自消。中化学大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可处理铜冶炼炉渣120万吨、危险废物7万吨,年回收铜金属2万吨,产出七水硫酸锌2.5万吨,重介质10万吨,水泥生料90万吨,形成“厂内+厂外”双循环高值化利用模式。二是种养循环,助推农业固废高效利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建设畜禽粪肥还田利用示范基地,消纳畜禽粪污21万吨,畜禽粪污还田面积17.3万亩,实现了畜禽养殖和绿色种植业间的良性循环,大幅减少化肥施用量。协调华新水泥大冶公司开展油菜秸秆应急协同处置,实现油菜秸秆燃料化利用,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累计建立农膜回收点73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98个,部分网点开展废旧农膜换购农资奖补试点。三是项目带动,生活源废物利用处置实现新突破。阳新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投产,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全域焚烧和零填埋目标。黄金山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获批国家第四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年处理餐厨垃圾35000吨,地沟油2900吨,实现了设计建设能力的满产运营。黄石市建筑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制成再生砖、水稳材料、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小区绿化、广场庭院及园林景观路面铺设,进一步提高再生材料附加值,延伸建材产业链,真正实现“从建筑中来,到建筑中去”。四是强化监管,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不断增强。持续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全面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对全市114家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开展评估,倒逼企业落实规范化管理要求。严格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贮存、交接、转运的医废管理系统。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所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日产日清。危险废物产量与利用处置能力总体匹配。全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设施涵盖焚烧、填埋、协同处置、利用类别,利用处置能力达到97万吨/年。五是宣传引领,积极培育“无废”理念。组建宣讲团深入学校宣讲,发放宣传品500余件。在生态黄石公众号开设“无废城市”有奖问答活动,举办“倾听生态好故事 共建无废新黄石”演讲比赛,从全市无废细胞创建单位选拔19名选手围绕绿色工厂建设、固体废物利用等讲述环保故事,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制作专题宣传片《点石成金 全城无废》、科普动漫《无废城市 让黄石更美丽》等宣传黄石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黄石市生态环境局)

★宜昌市强化监管精心施策 全力扭转环境空气质量 宜昌市打好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三大”治理攻坚战役,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1-6月,宜昌市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5%,位列全省第6位,在全省排名较去年同期前进3位。一是细化部署,压实责任。通过正面引导+考核激励,构建了上下齐心、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先后印发了年度重点工作、重点监管企业重污染天气高发期精准减排、臭氧污染专项管控等工作方案,创新大气工作目标量化考核,以优良天数比例、PM2.5、O3为考核指标,按旬目标完成情况对县市区进行预警、约谈、问责,市纪委监委、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确保责任落实上下通畅、不打折扣。二是聚焦工业,深化减排。扎实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和重点行业绩效提级,组织各县市区谋划报送大气污染治理项目454个,按周调度工作进展,分组开展现场核查督办,已完成整改246个。联合住建部门印发《关于推进预拌混凝土行业绩效引领性企业和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标识创建的通知》,用信用分奖励、优先市场供应、重污染天气自主减排等激励措施,在预拌混凝土行业率先全行业推进绩效省级,30余家企业提交创建意向,140余人次参加线上线下创建帮扶。三是联合执法,形成合力。联合住建、城管、园林、交通、水利、发改、自然资源等八个部门开展为期2个月的建设项目大气污染联合执法行动,对建筑工地、市政工程、闲置土地、征收工地、土地整理、园林工程、道路维修、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码头堆场、露天矿山、铁路工程、能源工程等13类扬尘污染开展集中攻坚。今年以来,共查处工业企业涉气环境违法行为31起,超标车辆65台次,超标非道路移动机械7台次,建设项目2个,发布文明施工管理红黑榜8期。持续推进部、省、市大气攻坚帮扶反馈问题整改,232个问题整改率已达100%。四是科技支撑,精准调度。建立由省、市两级气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一市一策”驻点工作组组成的定期会商研判制度,运用大气超级站、VOCS子站、走航监测、露天焚烧智能监控、城市大脑蓝天卫士监管平台等设施设备,从气象评估、监测预报、现场检查和应对评估等四个方面开展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科学指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上线运行“宜环蓝天”微信协作小程序,实现了空气质量数据、目标完成情况等的实时跟踪,建立了大气污染问题“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宜昌市生态环境局)

★鄂州市梁子湖区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 打造乡村宜居环境  一是高质量建设。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以乡村振兴建设为抓手,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年均投入1.2亿元,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有力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截至目前,6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和222座村湾污水处理站建成稳定运行,建设污水管网 408公里(39个村湾污水接入集镇污水管网)。同时,作为全省20个“厕所革命”试点之一,全区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23092个,农村公共厕所387个,“多户联建”改厕模式得到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消除了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通过系列生态工程建设,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24个,在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全国卫生乡镇2个,全国文明村4个,全省文明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宜居村庄)占比达75%。二是高标准运维。发挥市场融资作用,采取PPP合作模式,政府选择专业环保公司联合组建第三方公司实行代建代管,即通过特许经营模式委托第三方公司负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政府分30年购买服务,平均每年支付建设费用1250万元,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分担据实结算运营费用。区政府制定激励机制,对日运行规模达到1000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按每年5万元的标准,自运行之日起连续三年进行奖励。区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一级A,集镇出水水质地表水Ⅲ类,污水处理具有“两低一高”(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低,出水水质高)的明显优势。三是高效率管控。始终把发动群众作为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基础,通过多方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义务参加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并自觉维护建设秩序,保障污水工程顺利推进。结合全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广泛建立村组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各类群众组织,以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公共文体设施、绿化带、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管护,探索开展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试点村建立就近就便义务管、公益性岗位专门管、自治组织监督管等机制,推进共管共治,取得良好成效。(鄂州市生态环境局)

★孝感市探索推进排污权储备出让制度改革 近年来,孝感市生态环境局以改革为动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实施排污权储备出让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环境资源要素保障与高效配置的双赢之路。2022年,全市共有85家企业通过交易获得排污权,总成交金额4081.57万元,位居全省第二位。一是加大制度供给,破解高效推动之难。强化顶层设计。将排污权交易改革纳入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印发实施《孝感市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总体实施方案》《孝感市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办法》,构建 “1+1”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一个领导小组综合协调、一个单位牵头抓总、一个智库配套支撑”的“三个一”运行机制,推动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创新体制机制。以“做强生态资源产业”为切入口,委托市属国有企业——湖北澴川国投子公司(湖北方舟自然资源有限公司)作为市级唯一的排污权储备机构,将无偿收回、拟市场回购、拟有偿收储的排污权委托储备机构按照政策规定代为管理,服务全市排污权储备与出让。推动制度融合。排污权与排污许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理范围交叉性、管理要求相似性、管理目标一致性,但又存在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孝感市从管理范围、污染物种类、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管理程序等方面,识别并剖析衔接融合的重难点,有效解决了职能重叠、重复申报、重复建设、实施成本增加等问题,大大提升了环境管理效能,降低了政策执行成本,提高了环境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强化市场导向,破解高效配置之难。指标无障碍流转。围绕集中收储、动态分配的总体思路,将排污单位未经有偿获得的闲置排污权、自愿放弃的富余排污权、政府投资等形成的相应排污权无偿收回,纳入排污权储备库,畅通了排污权指标流转通道,盘活了环境资源要素,有效缓解了全市环境资源要素紧缺与闲置并存的矛盾。效益最大化配置。目前,孝感市已完成三批次66家排污单位排污权收储,重点保障了汉川电厂四期、楚能新能源、祉星纸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示范效应强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要素供给渠道。市场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已收储的66家排污单位排污权,至少带来3700万元的非税收入。首批排污单位全部完成收储后,预计将带来9000万元以上的非税收入,使环境资源“有限、有价、有偿”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突出规范运行,破解高效管理之难。科学核定指标。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为基础,分批次筛选核定对象,坚持核算要求统一、核算流程统一、核算方法统一、审核原则统一,对指标总量、使用量、闲置量等进行科学有序核算。组建核定专班,开展专题培训,实施一对一意见反馈,摸清总量指标底数,探索建立了排污权指标分配制度。规范出让程序。对排污权、排污权储备、无偿收回、市场回购、有偿收储、排污权出让、富余排污权7个名词进行了释义,明确了7大储备来源、3种收储路径、3类收储程序和5条出让原则,确保推进有力、落实有招。提高管理效能。从管理范围、污染物种类、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管理程序等方面,识别并剖析衔接融合的重难点,解决了职能重叠、重复申报、重复建设、实施成本增加等问题,市发改、市财政、市生态环境、市审计、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市税务等相关部门依责加强对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的监管,提升了环境管理效能,降低了政策执行成本,提高了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已完成210家重点排污单位排污权的初步核定,已成功储备化学需氧量53.707吨、氨氮14.015吨、二氧化硫171.363吨、氮氧化物195.237吨、挥发性有机物0.132吨、其他污染物(烟粉尘)5.4吨。(孝感市生态环境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